自从“十城千辆”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政策在行业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温慢热到快速过热的阶段,而随着2016年岁末的新能源补贴标准的出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后补贴时代。
那么,对于新能源用户来说,补贴新政空间带给行业什么样的影响呢?企业如何看待这一新政呢?商用车界记者深入用户对系列新能源用户进行了调研。本期调查的主角——北京FQ商务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FQ租赁),就是一家由民间资本投资成立的专门运营纯电动客车的公司,刚刚成立的FQ租赁赶上了骗补风波,遭遇了补贴政策调整,对于企业的影响可谓相当之大。
FQ租赁的CEO关先生
随潮涌动的民间资本
据FQ租赁的CEO关先生介绍,FQ租赁背后的投资者,主要来自于上海、浙江,都是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的地区。
对于为什么要投资新能源汽车,关先生解释道,在中国做投资,首先要考虑国家和政府的意愿,环保无疑是一个重点。而从中国汽车工业角度来讲,中国是第一汽车消费和使用大国,但想在燃油车技术上追赶国外很艰难,但在新能源领域追赶国外是有可能的。目前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国家力量支持的版块,这一点从补贴政策上就能够看出。
“除了公交,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比较活跃的,反而是原本做资本、金融市场为主群体。” 关先生谈到,传统的汽车租赁行业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客车的购车成本又很高,这就导致之前从业的企业很难第一时间将资金投入到这里,反而一些做资本、金融市场为主的群体开始活跃。
“而客车租赁行业不像IT、互联网有很多草根进入,这个行业存在一定的资金门槛,很难找到直接的投资对象,因此大多数投资人都会选择自己成立公司。”关先生解释到。同时,由于银行缺乏对纯电动客车的处置能力而难以推出金融服务,车企由于涉及到骗补风险也不会推出金融服务,也促使民间资本在这一领域的活跃。
补贴新政下苦熬日子
据关先生介绍,根据FQ租赁的规划,公司会在前期购入50辆某品牌纯电动客车,后续再陆续增加到300辆,然而后来发生的骗补事件,以及补贴新政的推出,让公司后续的购车计划搁浅。
FQ租赁运营的福田欧辉纯电动客车
骗补风波之后,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新的补贴政策出台,顿时让北京市内的新能源客车租赁行业变得一片混乱。据关先生介绍,为了完成车辆的行驶任务,有的企业提供免费租车,免押金、免租金只要能跑车,也有的企业去找一些景区,比如十三陵去做景区内的摆渡车,虽然从运营角度上来说是亏钱的,但起码能够跑出公里数,相比较亏得少一点。
FQ租赁公司目前组建了6个人的运营团队在负责联络客车租赁业务,现有的50辆车中有一部分是自己联系的业务,剩下的选择交给像嗒嗒巴士这样的平台运营,但交给平台运营平均每辆车每个月的利润也就1000块钱左右。“当我车没有出去时我没有选择。”关先生无奈的表示。
在3月初,FQ租赁的班车运营状况并不理想,只有一半的车在外运营,并且运营状况参差不齐,关先生解释这是因为北京是一个外来人口大市,受到春节的影响,目前运营还没有恢复。
FQ租赁运营的纯电动车
按照现行的补贴标准,根据关先生预测,FQ租赁想要完全消化完手上的50辆车,最快也要到7月份。“至少从我这里来说不存在骗补的问题,给卖我车的企业有一个交代。”关先生表示说。而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关先生认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维持公司的收支平衡,往远看新能源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但眼下必须熬熬苦日子,进入观望状态。
观点:补贴政策的制定应该倾听用户的声音
在采访中,关先生先生以一位投资人的眼光去看待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问题,就连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也出现了过度投资和过度建设的问题,补贴新政不过是提前浇了一盆凉水。
编辑:赵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