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长帆 编|沧海
在成立8周年前夜,房多多正式开启了美股IPO之路。今年10月9日,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拟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交易代码为“DUO”,计划募资1.5亿美元。
对于募集资金用途,房多多称,将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投资于技术、销售、营销和品牌推广、营运资本。
雷达财经注意到,房多多2015年曾进行过C轮融资,融资金额达2.23亿美元,这意味着,房多多此次IPO募资金额尚不及四年前。而在四年前,房多多在一份名为《最快速度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榜单中位列第八。
此外,段毅曾与今日头条的张一鸣、饿了么的张旭豪等一起被评为 "2014 年度十大创业家 ",如今,今日头条和饿了么估值已远远超过房多多。
这些年,在房多多和段毅身上发生了什么?
创业4年估值即破十亿
公开资料显示,房多多创始人段毅1977年生于山西省晋中市,毕业于苏州科技大学房地产专业。
创立房多多之前,段毅曾是苏州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创始股东之一,做房地产交易十多年,赶上了地产的“黄金时代”。
段毅曾总结,地产“黄金时代”曾成就了一套完整的售楼方案:开发商盖完房子,通常先由内部或者思源、中原等代理商做一份市场销售策划案,确定定价和市场定位,再按既定方案促销和进行广告投放,接下来就坐在售楼处等着客户上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行业一度受到冲击。当时,段毅内心也颇受煎熬。“我做得很痛苦,我发现房地产交易中的各方都不满意,没有一方的价值得到认可。想用简单的服务去满足所有人,在传统的地产行业太难了。”数年后,段毅这样回忆。
段毅想到的解决之道是互联网改造地产行业,最终决定,用“阿里巴巴模式”改变房地产,打造一个囊括“淘宝、天猫、支付宝、余额宝”等元素的“生态圈”。为此,段毅找到了自己的校友李建成(后任房多多CTO),二人尝试了一年多后,开始正式启动。
2011年10月10日,深圳市房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段毅。
“房多多第一套系统上线的时候,我们什么商业模式都没想好,只是觉得一边把新房放上来,另一边把经纪人放上来,就可以提高售房效率。”段毅曾回忆。
虽然未想好具体的商业模式,幸运的是,段毅踩中了时代的的风口。
同是在2011年,链家、我爱我家这些传统地产中介巨头开始进行线上系统的研发和投入。2012年,万科喊出地产“白银时代”,并推出一系列转型动作,触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在万科的带动下,一大批地产公司开始拥抱互联网。
雷军曾说: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风口之上的房多多发展迅速,2012年9月12日即获得德迅投资600万天使轮融资。2013年7月,房多多再度披露,获得了分享投资、鼎晖投资CA-JAIC China Internet Fund6000万元融资;一年后,房多多再次获得嘉御基金、光速中国和鼎晖投资5250万美元融资;2015年9月16日,房多多获得了方源资本2.23亿美元融资,据此计算,房多多估值已达10.13亿美元。
2015年,房多多在一份名为《最快速度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榜单中位列第八。当时,有评论称:“房多多是国内移动互联网房地产整合服务平台,作为迅速崛起的行业新生力量成功践行着地产行业O2O模式……为买房卖房者提供最优选择、最好服务与最快成交,带来极佳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用户体验。能够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未来都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曾为错误买单3亿
备受资本青睐的房多多,为自己定了巨大的目标。
2014年,房多多官网对外宣传,要在一年内完成2000亿的房地产销售金额。一时间,“互联网颠覆房地产”论调甚嚣尘上。
2014年,万科原副总裁肖莉加盟房多多。肖莉曾担任万科董秘14年,先后出任万科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是万科高管团队中唯一一位女性。当时,肖莉曾对外透露,去房多多目的是协助房多多上市。
2014年,房多多专门设立了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将运营房多多的实体深圳房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装进了外资公司。
对此,外界推测,房多多即将谋求海外上市。
而作为房多多创始人,段毅与今日头条的张一鸣、饿了么的张旭豪等一起被评为 "2014 年度十大创业家 "。
尽管看似一片辉煌,但市场已开始出现质疑。2014年,虎嗅作者“王新宇V”发表文章《阻碍房多多“颠覆大计”的十条疑问》,认为房多多模式在电商流量、用户服务等方面存在风险。
2015年,房多多开放用户端,进入二手房市场,推出“直买直卖”模式,号称可以一键约业主,与业主当面谈房价。公司计划通过“直买直卖”的方式绕过房地产中介,买卖双方直接相约看房和约谈价格,最后房多多收取的交易费用仅为2999元的服务费+0.3%×房价的交易保障费。远低于传统中介2%的服务费。
2015-2017年,房多多投入了大量资金、2000名二手房员工去开拓该模式。
然而,公司推出的“直买直卖”并未能适应市场。据报道,段毅在一次私下与媒体接触的过程中坦言,房多多为这个错误买单花了3亿元人民币。
靠“裁员”扮靓财报
根据房多多招股书,其在2016年和2017年业绩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房多多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76亿元、17.09亿元、22.82亿元和16.04亿元。而在利润方面, 2016年房多多亏损3.32亿元,2017年则盈利65万元,2018年则进一步盈利至1.04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盈利1亿元。
为何房多多2017年能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房多多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下称“三费”)分别为5.92亿元、3.86亿元、4.07亿元和2.72亿元,其中房多多2017年三费减少2.06亿元,减少比例达34.8%。
而房多多三费中,一般及行政开支科目减少金额占比非常大。该科目费用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为3.11亿元、1.56亿元、1.45亿元和1亿元。据此计算,公司2017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1.55亿元,同比减少达49.83%。
房多多一般及行政开支科目主要用于雇员的薪金和福利,以及其他一般公司开支,这意味着房多多员工在2017年大规模减少。
而根据房多多招股书,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房多多分别拥有雇员2754人、1402人、1353人和1655人。据此计算,房多多员工在2017年减少1352人,减少比例近50%。
据媒体报道,2017年段毅挖来的明星高管团队,也开始经历分崩。资深VP李洁也转投传统PE事业,二手房运营负责人常瑶琦离职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公司明星高管肖莉以董事和副总裁的身份出现,但并未表明其持股比例,仅以持股少于1%简单带过。
在10月9日公布的招股书中,房多多称业务主要是为买房者,卖房者,中介商,开发商等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以大数据作为技术驱动为各方提供SaaS服务。如果房多多此次上市成功,将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房多多模式为“中介的中介”,主要向中小中介派单模式,并提供新房通、平台通、经纪通、网商卡、闪佣宝等服务。
不过,前述分析人士认为,中介派单模式模式既不直接服务于中介,也没有为用户提升效率,对两端均缺乏吸引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