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下午,作为《农资与市场》传媒的一员跟随单位一起到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学习,听六夫丁董事长陈诺老师分享企业经营的心得与工作的人生感悟,受益匪浅。
企业成长与发展背后的逻辑
六夫丁前身是德西杨农,河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2012年年销售额才1000多万,然而从2012年到2019年期间,连续七年平均年销量增长40%,最低的增长年份增长率也达到38%,今年销售额达到2.3个多亿,2020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5个亿。
是什么成就了六夫丁的持续成长与发展?持续增长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陈诺做了分享。
增长背后的逻辑是:
1.对品质的像生命一样的重视,精益求精,把产品当作艺术品来对待,对细节的极度追求和把握体现了他们对产品的精益求精,这里说的品质不单单指产品,包括: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团队品质、企业品质等,拿产品品质来说,做好产品很简单,就是用真材实料,用更好的原料,更好的工艺制造,低品质才是对用户最大的伤害。
2.对企业团队和文化的高度重视,发自内心地建设团队文化,把一种正文化根植在团队的内心深处。企业的身体是团队,团队的根本是艰苦奋斗精神、是团结一心的精神、是积极向上和欣欣向荣的正能量精神,团队文化是企业流淌的血液,是企业进一步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3.对客户和用户的一种良知与责任。有良知的商人是伟大的,也是有责任和使命的。客户的满意度是企业之魂魄,企业重视客户满意度就像保护自己的魂魄一样,只有企业之魂强大,企业才能充满魅力。而良知和责任是让客户和用户满意的根源,没有良知的商人,永远不能被定义为企业家。良知让一个企业走得更远,良知成就一个商人的功名与伟大,成就一个企业的传承与伟大。
触动内心的一些分享
六夫丁董事长陈诺
1.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这个人的产品就是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而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而一个人的品质又决定了他的命运(事业之命)。(结论:企业的命就是产品,而产品的命就是品质,企业重视产品要像重视生命一样。)
2.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那凡是和他打交道的每一个人,大多都是他的客户,而他身边的人对其满意度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魅力的大小。(结论:客户满意度是企业之魂,企业重视客户满意度要像保护自己的魂魄一样。)
3.企业的身体是团队,团队的根本支撑是奋斗精神,企业重视团队精神就要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4.做好产品非常简单,就是用真材实料!你和什么样的供货商打交道,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厂家。(结论:与最一流的供应商打交道,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真价格;低品质是对用户最大的伤害!)
5.我始终相信商业美好,商人伟大,但商人伟大的前提是良商—有良知的商人。
6.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你务实地让客户服了。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为人处事(服务)上超过他人的预期,也就是服务超过临界点。(与众不同,超乎想象,这八个字对六夫丁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到“与众不同,超乎想象”?就是要注重处处的细节,用心去想到!)
7.销售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岗位,其境界在于为客户着想。真正的销售高手不在于一朝一夕的得失,他看得更加长久,他懂得口口相传。
8.事业是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事业的生命就如同一直没有笔芯的笔,仅仅是活着而已。事业就是能让你的生命刻度里获得尊重获得价值的事。
9.凡是为薪水(包括提成)而工作的都永远无法真正建立起事业。
10.内心无私邪,才能成就一个人最大的私心。
11.团队的天职就是团结,团队一定是围绕一个核心,你非常相信我,我非常相信你,心在一起。
12.做工作从来不是喊喊口号就行了,要看行动!
(以上这些话语源自六夫丁陈诺总的分享,语言上略有出入)
个人成长层面的感受
左:笔者本人 右:六夫丁董事长陈诺
我们究竟是在为谁工作?我们工作又究竟为了什么?
我一直在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刚毕业时候的心态去工作,那个时候心里想的就是把领导交待的工作做好,想的就是被公司认可,被同事认可,被行业认可,因为那时是光着脚的,是没有谈资的,生活压力也是相对较小的。
而今天,当一件事情或一件前景不确定性的工作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会想:基于什么样的条件我会去做这件事,我能不能全力以赴的去做,我会失去什么,我又会收获什么?
我很难回归到当初,因为环境不同了;又很想回归到当初的心态,因为那时心无旁骛,不计得失。本质上当下所顾忌的就是生活压力,就是在乎薪水,而不确定的事情对应的可能是不确定的薪水。
六夫丁陈诺老师的分享,让笔者内心共鸣了。
凡是为薪水(包括提成)而工作的都永远无法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我们当下每个月的收入薪资实质上只是我们工作价值创造财富的30%,而剩下的70%是以另一种非现金的东西存在了某个地方,或者是银行里、或者是你的人设、或者是你的人脉等等。
所以如果我们一味盯着30%的薪资的话,有可能会失去剩余的70%的财富。我们要问一问自己的内心: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人工作就为了拿工资吗?我们活着和工作为了什么?
当然,即便是我极度共鸣和认可陈诺老师说的这些话,但要实现意识上的真正转换却并不容易,在现实生活面前,得失有时很难平衡,然而我们还必须要意识转换,发自内心,自我调整。
也许,当你不再为薪水打工的时候,这一刻就已经是“老板”,就已然有了自己的事业了。发自内心在干工作的人,已经在建立自己的事业了。
事业原来不仅仅是自己建立公司去创业,事业原来在心中。所以从现在起努力转变意识,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不仅仅为薪水而工作,而为创造价值和自身价值去工作。
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像六夫丁这样的企业,除了产品层面的原因外,一定是有文化内核做支撑的,换句话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核造就了企业的产品、造就了企业的团队、造就了企业的服务,成就了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这是笔者此次来六夫丁学习的一些感受,更多的是把六夫丁陈诺老师的部分分享总结复述了下来,供自己学习,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很多时候,真谛往往就在简单浅显的日常话语中,只是需要反复思考,不断琢磨,愿每一个读者也会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