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王振旭)9月18日,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委会主办,金融科技50人论坛、神州信息协办的“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研讨会暨首届“NIFD-DCITS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及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征集启动仪式在北京金融街i客厅举行。同时,备受青年学者关注的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青年论文》也同期拉开序幕。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卢五星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卢五星认为,目前已有四个标志表明,金融街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第一个标志是2017年10月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最新批复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了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第二个标志是北京市政府和西城区都在着手推动金融街“四位一体”的服务体制改革,即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服务支持体系,金融街成为大家的金融街,北京金融街服务局的成立也印证了这一点;第三个标志是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金融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最后一个标志是当前,西城区逐步明确了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的产业重点布局方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CFT50首席经济学家杨涛表示,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线索主要有三。其一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新经济的发展;其二是金融业自身就是一个特殊的信息处理行业,信息技术的变化天然就对金融带来深刻的影响;其三是互联网时代突破了地理的限制,新技术对国际金融竞争、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新数字化空间下如何考虑金融的业态布局,融入国际金融竞争的新秩序,这正是金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思考。
中关村西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马红萍
中关村西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马红萍结合《规划》的下发,介绍了西城区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的情况,对标《规划》,全面升级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规划高度和建设方案,为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引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努力奋斗。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表示,希望通过案例库的建设,把全世界优秀的创新思想、创新案例、创新思路汇聚在一起,供研究部门、监管与企业研究学习,为寻找发展方向、发展动力提供支持。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处长蒋则沈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部处长蒋则沈谈到了金融业应用科技的三个特点:一、金融业是注重审慎经营的“慢”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往往略缓慢于科技本身创新发展进程,也常常略慢于其他行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二、金融业自身采用新技术的过程是渐进的、逐步的,往往需要一个较长周期,较少出现颠覆式、跳跃式的技术切换;三、应用技术时,金融业需要预先规划安排好试错机制或损失分担机制,避免非预期的风险外溢传导给不适当的投资者。还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监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监管需要顺势而为,把握监管原则,坚守风险底线,改进监管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促进金融业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邢桂伟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邢桂伟以《科技赋能,守正创新》为题,首先对《规划》做了深度解读,认为其是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具有继往开来的战略性意义,建议金融机构在守正创新的原则下,以科技赋能金融,实现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邢桂伟特别提出,在普惠金融方面,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将金融服务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当中,实现场景化金融服务。此外,《规划》还明确提到了穿透式监管,也是监管科技能力的建设要求,金融机构要配合监管部门实现双方系统的连接互通,提升监管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同时也能通过行业级的风险联防提升自身的金融风控水平。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为大家做了关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展和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他介绍了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了国内金融科技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的若干差距。李健还提出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展望与建议,他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最终一定要落实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源上,落实到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上,通过科技赋能服务货币政策有效传导,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未来国内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仍有改革空间,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行业自律组织进一步推动国内商业银行体系智能化能力评估工作,服务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事业群总裁谭浩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事业群总裁谭浩从建设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全资子公司的实践出发,介绍了建信金科在金融科技的运用上的经验。谭浩着重介绍了建设银行Top+战略。“Top+”战略由四个方面组成:“Technology科技驱动”、“Open能力开放”、“Platform 平台生态”、“+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与文化”。谭浩谈到,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文化机制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和保障。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科技处副处长石言
石言的发言着重介绍了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的多项工作内容。石言谈到,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是由11家企业共同发起创立的民办非企业机构。研究院以一行两会为指挥棒,根据北京金融科技五年规划与行业痛点,确定了多项工作:第一是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工具、算法以及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研发平台等;第二是行业的孵化与加速;第三是场景对接;第四是培养及引进人才;第五是借鉴海外经验,进行国际交流;第六是沙盒监管。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
刘勇对标央行《规划》,指出央行《规划》是我国针对金融科技发展出台的第一份全面、科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规划,充分肯定了金融科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和边界;谈到《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2022年)》,指出两个《规划》在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以及提高监管协调性上的异曲同工之处。刘勇认为,未来金融监管模式逐渐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转变,应当寻求合理的方式,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监管的合理性,打造良好金融科技生态。刘勇还谈到,目前北京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使北京发展金融科技得天独厚。最后,他指出,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立全方位的金融科技国际交流渠道,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的国际交流,鼓励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国际化业务探索,有效服务于跨境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需求,在海外积极拓展市场, 推动金融科技标准建设国际化,在全球金融科技竞争中提升话语权。
责任编辑: